找到相关内容529篇,用时8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朝僧人的文学成就

    特别利用了中观学派的理论反复阐明“真谛以明非有,俗谛以明无”的道理,通过真俗、有无的详细辨析,得出“欲言其真生;欲言其无,事象即形。象形不即无,。然则不真空义,显于兹矣”的结论。...诗人表示向往山林水涯,与“幽人”优游行歌,在离世绝俗的环境里洗落凡情,度过“近域中客,远非世外臣”的逍遥淡泊的人生。这里没有佛语,但那种“虚且真”的境界,显然佛教空观和无常感的影子。支遁的佛教理解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1065630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2)

    大悲院联。  所有的恶念都不要起动,所有的善法都要修持,这样就已经了悟如来智慧的真实意义;四大本是真空,五蕴也,能证悟到彼岸的般若妙智,这就是波罗蜜多心。  修行的主要内容,不外净心第一和利他为上...》),才可体证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,所以说“佛弟子能言”。  除了董其昌、俞樾等人的题联外,更妙对,融通佛理巧答:  佚名:“泉冷几时?问孤松而不语;峰来何处?输老鹤以长栖。”  杨叔择:“南高峰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265971.html
  • 菩提资粮论颂讲要

    ,佛欲令人缘生实相故,以无常生灭为门,而说诸法从缘生,诸法从缘灭(舍利弗目犍连即从马胜比丘处闻此偈而悟道者)。其後小乘执此缘生,究竟真实,为破此执,而说不生不灭。如《涅槃》说常乐我净,为遣执故,...菩萨行品,释菩提多解,其一云   “菩提为诸佛所遍等觉”,意谓三世诸佛所觉皆同也。自在释为一切智智,亦属允当。即所有佛法之总名耳。既为一切智智,自应周徧圆满。 一切者, 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266680.html
  • 清净毗尼方广经讲要

    过然後能改,佛法戒义,亦必恶事现行,人皆知其善乃立制不令复作(此制如国家法律然),此制故人皆知其所应行而不敢为。故禁戒之行,具勉强之意,如孟之强恕,孔之克已,要须能自胜而後可。大小乘戒,亦皆...知毒蛇种姓,方能寂彼众毒故。或疑言:如是调伏,为实为虚耶?此如人在梦中,梦为蛇螫,服药止苦,当其梦也不知其为梦,醒而後知其也。调伏烦恼亦然,惑尽大觉,知。又此, 一系於我见之有无,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366681.html
  •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“虚妄”观念比较

    译本,商务印书馆,1999年版。下同。)这里说的“三际”指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三际中的事物都是虚妄的,但在表面上似乎不虚妄。《圣教论》2,33中说:“诸本来,以不二故妄分别。”该论3,3中又说:“一我变现诸个我,如空现为众瓶空。”这意思是说,事物本来不是的,由于事物以梵为根本,是不二的,因此对事物的区分是虚妄分别。这种...

    姚卫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2467127.html
  • 永觉元贤援禅辟儒道的基本哲学问题探究

    的活动之中,主体根,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外境尘,尘一一对应六根,六根六尘偶遇发用而彼我,故现象界之起灭,因其偶遇,故而现象界之存在并非故空,空为一切现象之终极真实意义,亦为佛学之根本认识。这一切起灭现象之我根及外尘则乃在一彼此互而成之结构中,一成即执,而有人法诸执。若知其根尘互有方成,则应知根尘,则根不执根尘即尘,尘即尘则根即根,故而在一个主体自悟证空的功夫境界中,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5667354.html
  • 入密的几个步骤

    供养的全过程后,感知原来认为实体、自性的主宰者——我,其实是不存在的,的。这个修持过程,被认为“具有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意义。”   这种密法的修持,一般要求在坟场、墓地、岩石峻岭、荒无人烟处完成...人类感觉经验的佛与芸芸众生摆平到同等的位置上,使普通人修炼佛性也成为了可能。但她认为现实中的人之所以不能洞见佛性,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“我执”——即执“我”为的,思想、这种“唯我主义”思想,使芸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2467561.html
  • 三论宗简介

    空阐述真谛,依于众生的妄执阐述所执,使依真舍俗,依俗识真。这是《中论》二谛说的原意。后来摄山诸师相承建立了三论宗,便以此做为基础,阐扬二谛说的深义。   今三论宗解释二谛,二种不同:一、以真谛为...事物,不作、无定解,以无故,纯以中观实智,直契诸法实相。诸佛了知众生执、执无,不能理解真如法性的真实相,以方便力说空破,说破空,令众生悟入空、非有的真如实相。以说为教,借教显理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67617.html
  • 弘一大师:以戒为师、砥砺僧格的典范

    故佛经云:真空(偏空,偏空不真)、妙不妙)——常人以为空有相反,今乃相合。真空者:即之空。虽不妨假说有人我,但不执著其相。妙者:即空之。虽不执著其相,亦不妨假说有人我。” ⑧ ...。’”“要有菩萨种性,又能发菩提心,然后可受菩萨戒。”“所谓菩萨戒虽不易得,但如真诚之心亦难事。”④戒为佛教普度众生的广大道心所生,这个广大道心就是大乘心。大道心也是菩萨摩诃萨的别称,菩萨之心就是...

    刘泽亮 贾应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867989.html
  • 王恩洋:唯识通论

    如五根等比量可得,故是有也。所云我者,唯依五蕴聚集相续而假施设。聚集故假,如军林等;相续故假,如流泉等。既假施设,故。若谓实,必别体离于蕴等。然离蕴我,不可得。现量不可知故,比量不可知故。故但随情,依蕴所执。如是道理,诸部俱明;故诸小宗,总以法我无为宗也。虽然,三世有无,诸部异执,三法假实,又各不同。乃至犊子部等计我,与蕴离,是则同外道。一说部谓世出世法,但假名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68365.html